欢迎访问中国民主促进会兰州市委员会官网!今天是

参政议政
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> 建言献策

关于加快我市养老事业发展的提案

2014-09-02 10:43 来源: 作者:【字体:

兰州市60岁以上老人50余万人。全市共有各类城市社会养老福利机构16家,各类老年福利服务设施341个。全市已建成虚拟养老院也投入运行。

社会老龄化面临的问题

一是高龄化、空巢化问题日趋凸显。统计数据显示,我市自1999年已跨入人口老龄化城市。近十多年来,我市60岁以上人口数量仍在以4%的年增长。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,紧跟老龄化趋势出现的还有高龄化特征,同时,空巢化发展态势更趋明显。

二是家庭养老压力愈来愈重。老龄化趋势逐步深化,不仅社会养老压力沉重,对个人而言,养老负担呈现了不断加重之势。“421”家庭结构的出现,形成了一对夫妻供养一个孩子、照料四位甚至更多的老年人,即使长辈都有一定的经济收入,独生子女时间有限的矛盾愈发凸现,如何能在解决自身生存问题的同时尽到赡养老人的义务,将是他们面临的难题,致使家庭养老出现了左右为难的尴尬局面。

三是现有养老服务机构严重不足。目前兰州市有16家养老机构。其中,公办养老院6家,民办养老院10家。由于民办养老院需自负盈亏,而养老服务业投资回报周期长,再加上缺少政策扶持,有小部分民办养老机构因陋就简,服务单一,老年人的生活显得十分单调。还有极个别养老机构收费混乱,服务水平较低。我市16家养老院共有床位3200张,与有养老需求的老年人数量相比,床位数微乎其微,平均每千人仅拥有7张床位。此外,在老年教育、精神文化等方面,我市的现状还远远无法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。

我们建议:

1、大力发展社区养老,探索养老新模式“托老所”。社区养老,

就是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,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,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,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。在继续推行的虚拟养老方式的基础上,建立新的社区养老模式“托老所”。“托老所”就是白天家人可以将老人送来中心,晚上再将老人接回家。开辟这种新的社区养老模式,可以依托社区的已有的资源,从生活照料、精神慰藉、开展保健、文化健身、建立健康档案等方面直接为老人服务,老人之间可以更方便交流,也有更多机会跟年轻人沟通。

2、政府要加大投入大力扶持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。目前,国内许多大城市的公立养老机构已经出现“一床难求”的局面。我市也面临着与这样的问题,目前有养老需求的老人平均每千人仅拥有7张床位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,人们养老观念的改变,此问题将会更突出。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,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,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,列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计划,进一步完善各项养老福利政策,逐年增加养老投入比例,兴建公办养老院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,要制定养老服务业发展和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规划,并严格按照规划和建设标准组织实施。要加强部门协作,整合各类资源,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,合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。

3、政府要加大对养老院的监管和从业人员的培训,提高养老服务水平。目前许多民办养老院为了节省开支聘请的护工、服务人员,大多是文化水平不高,没有进行专业的培训,不能很好地为老人服务,甚至还出现虐待老人的现象,所以政府要加大对养老院的监管,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,对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进行职业资格考试,颁发职业资格证书,逐步建立持证上岗制度。通过定向、委托等方式与高等院校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合作,加快培养老年医学、管理学、护理学、营养学以及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;加大岗位培训力度,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、服务意识和业务技能,提高养老服务的水平。